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电子科大梁应敞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发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我校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梁应敞教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我校教师首次当选该科学院院士,梁教授因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该组织中物理与工程科学(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nces)领域院士。



梁应敞教授于2010年12月获评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4-2018连续五年获选为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无线通信领域连续五年入选者仅10余人)。在IEEE JSAC、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等通信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400余篇,Google Scholar 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万5千次,H指数73,单篇最高引用超过2800次。曾任IEEE JSAC认知无线电系列主编,现任IEEE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主编。曾担任IEEE 通信学会两大旗舰年会之一 IEEE Globecom’17大会执行副主席及大会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关于梁应敞教授,想要了解更多?

来看看人物故事:


梁应敞:为移动通信装上“智慧大脑”


2014年到2018年,梁应敞曾连续五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这一名单“含金量”极高,是衡量大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高被引论文进步势头迅猛,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梁应敞正是紧追学术前沿、推动祖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25岁获得博士学位,

向学术界和产业界进发


八年时间,梁应敞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三级跳,他的传奇学术经历开始于1985年的长春。那年,他到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求学,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读研,1993年,25岁的他获得了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条件不太好,大家读的都是纸质版的文献。梁应敞每天就泡在图书馆里。为了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向,他仔细阅读了几百篇论文。这一阶段艰苦的研究工作让梁应敞练就了“火眼金睛”。“我找题、进入题目比别人快,不会那么犹豫。”他说。这样的敏锐眼光,让他能够一次次勇敢地向前沿方向发起冲锋,并在博士阶段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了2篇高水平文章。


离开吉大后,梁应敞先后在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


学术界和产业界如同两个咬合的齿轮,相互影响着,推动着。在学术界持续发挥影响力的梁应敞也在产业界一展身手。他在硅谷的英诺华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关于WiFi的一个项目吸引他去深入研究。


“WiFi在室内总会受到一些阻挡,比如金属、墙,我们该如何提高它的覆盖范围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团队在提高WiFi输率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这也让梁应敞很受启发,“学术研究要稳稳地踏在应用的土地上”。他与学生讨论时,也经常提醒他们,“每个数学公式都要有其物理意义,做研究时,一定要想到它的应用前景。”



为无线网络构建“智慧的大脑”


从2015年初回国起,梁应敞就在思考以认知无线电为基础构建智能网络。他强烈地意识到,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网络越来越拥堵不堪,不仅是频谱,还有更多的网络资源需要精准配置。


“我回国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无线网络构建‘智慧的大脑’。”梁应敞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新的奋斗。他构想以认知无线电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成果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构建这样一个“智慧网络”。它能预测网络和用户需求,精准配置资源,并显著提高网络接入能力和用户服务体验。


2015年8月,梁应敞团队初战告捷。他们的“基于大数据的复杂异构网络智能无线接入理论与技术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该项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挖掘大数据潜能来提高网络的接入能力和利用率。这也是梁应敞构建“智慧网络”的关键一步。


在准备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梁应敞经常凌晨一两点才回去。平时,他也至少工作到十一二点。“我大多数时间都和团队的老师同学泡在实验室里。我非常喜欢学术,有学术问题也闲不住,和大家一起推公式、反复讨论。”梁应敞说。


在学生们心目中,梁应敞是严谨的“大牛”学者,同时也是很有爱心的老师。他曾经指导过的本科生谭俊杰说:“梁老师给我们很多的指导,又很关心我们的生活,还经常一起吃饭,询问情况。”


从“认知无线电”到“智慧网络”,接下来,梁应敞把新目标延展到“智慧互联网”。他解释说,“智慧互联网”比“智慧网络”的外延更大,“我们要利用智慧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把内容、服务和通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叉点,而不只是做通信和网络。”


“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梁应敞信心十足地说,“现在,人工智能在通信行业的运用大有可为,我将致力于智慧互联网的研究与建设,为我深爱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欧洲科学院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并于1988年成立,目前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批准产生。


目前,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

来源:成电新闻网

编辑:何乔



推荐阅读


走,到华为去!

◇“多少分能上电子科大?”

◇七一,我们这样纪念党的生日!

◇这次,我们在成电,留下了不一样的青春记忆






点个“在看”,为梁应敞教授点赞!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